阅读:4219回复:0

西递行

楼主#
更多 发布于:2014-04-29 23:20
西递行

   客寓西递,同行几十人合住于一旅舍中,晚来一片寂静,早早地上床歇息。夜半失眠,看微弱的月光轻轻走过窗前,听飘飞的落叶于风中欢快地跳动。我迷迷顿顿,渐睡渐醒,耳边似乎听到“噹、、、噹噹、、、”的声音,这声音越来越清晰却又慢慢地淡去,像火红的天边的云彩一样淡去,不留痕迹。难道我是在做梦?第二天一早,我便起来向这个美丽的村庄深处走去。
   山中的早晨有一丝丝的凉意,我披了件外套就出门了,因为我怕来不及在日出之前与这个温柔的女子——西递来一次美丽的邂逅。白墙青瓦,石阶小巷,给人一种宁静古朴的美。块块青石板,条条青石路,不知被抛洒了多少汗水,多少血泪,也不知印证了多少兴衰荣辱抑或是宠辱得失。闭上双眼,凝神伫立,仿佛内心受到了洗礼似的,浑身轻松。什么城市的人事喧嚣,功名利禄等顷刻间浸化于青石板下,终归于平静,此刻有的只是一种生活的美好,生命的期待。
   沿着石板路来到村口,已是曦阳初照,人流涌动,他们大都或观景,或拍照,好不壮观。然而最瞩目的是立于湖边的那座高高的功德牌坊了。它全由青石条砌成,石匠们技艺高超,雕凿得十分细洁。四百多年来,岁月流转,雨露风霜,树枯了,房倒了,它却更加精神了,稳稳的站立着,成了西递的标志性建筑。可惜的是,在西递,只有这一座牌坊了,那些关乎于女性的贞节牌坊一座都看不到了。此刻我便开始遐想了,它们真的都被推到了吗?可闭上眼睛,似乎长路一条,座座牌坊,巍然屹立。炎炎夏日,几十个壮汉正光着膀子,抬着一块块青石条,长且厚的,一层叠着一层。“嘿哟嘿哟、、、”声响彻了整个西递村,甚至整个徽州。近来又不知是哪个女人死了丈夫誓死不嫁,正为她立牌坊呢。几天之后,一座高高的贞节牌坊便稳稳地立成了,在晚霞中,似乎比天还高,黑阴阴的压下来、、、、、、
   “嘿,发啥呆呢?”朋友的猛然一拍,将我瞬间拉回到了现实。入巷前,我不禁回眸一瞥,正看见那座牌坊依然高昂着头站在那里,纹丝不动。不知为什么,我的心头似乎有一股寒风袭过,使我不住地发颤,立刻奔回到住的地方去。
   都道水自向东流,可是在西递却是三条溪流并行自东向西汇入月湖。她似乎就是要这样特立独行,与众不同。就是要与现代文明相对抗,保持自己内心所独有的那种宁静。她就如同一个年轻的少妇,内敛而炙热,柔媚而又刚强,渐渐地成了西递人的一种精神,渗透到他们的骨子里。
   当走入一座商人的宅院时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挂在大厅正中的对联,上面写到:“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;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”。在西递,读书、做官、经商是他们的三大追求,或者说是他们的求生之道。当看到对联下方桌上的帽筒,空的,我又开始浮想联翩了。为了生计,这家男子不得不外出经商,留下年轻的少妇独守空房。夜半闻声喜上心头,想是丈夫得成归来,一开门却无人影,万般愁绪涌上心来,无奈倚着半张合欢桌独自伤心,不知丈夫归期是一年,十年又或是永远,接着哭成泪人一个。想到这里,似乎我也已眼眶湿润,真真祈盼那个男子能早日归来,与妻团聚。
   在西递,要么读书做官,要么经商赚钱,代代相传,似乎成为西递人既定的人生道路。
   西递人崇尚“忠、孝、廉、洁”,这是他们行为的自我约束,也是美好的理想追求。沧海桑田,故人已去,这种精神的根依旧生机勃勃。此刻,我不禁感叹,对西递人肃然起敬。正当完全沉浸于对西递人的敬慕中时,导游的一句话立刻刺激了我的神经。她说:“我们都知道,在古代女性一生只能进入祠堂一次,那就是嫁人的时候、、、”。听到这句话,我的那种所谓的女权主义意识瞬间爆发,接着便对这种歧视女性的规则猛烈地抨击一番,然后来回地进出祠堂,以此来证明作为女性的我今生不止一次的进入过祠堂,后来想想,甚是可笑。
   走出祠堂,看见夕阳的余晖斜射在那高高的流檐翘角上。可无论我怎么努力看,也看不真切那翘角到底有多高,也许延伸到了天边又或是更高处。
   徜徉在西递的幽静小巷中,看茶商炒茶,雕刻家镌刻,闻着酒香,做着一些无聊的思考。回旅舍途中偶遇一老者,热情与我交谈。从“李改胡姓”到西递的种种,许许多多,我也记不大清了。只记得在谈话中,老人眼里似乎噙着泪,时而发出阵阵叹息。我不知道这叹息声意味着什么,也许正如同西递本身一样,静静地站在那儿,向世人诉说着它未完续的故事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安徽农业大学11汉语言文学王芳)[size=; font-size:14.0000pt,14.0000pt][font='宋体']
游客